1.綜述
智慧社區是智慧城市概念之下的社區管理的一種新理念,是新形勢下社會管理創新的一種新模式。智慧社區是指充分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會管理與服務的新型管理模式的社區。
智慧社區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智慧物業管理:主要指小區智能化的系統集成,
2)社區電子商務服務是指是在社區內的商業貿易活動中,實現消費者的網上購物、商戶之間的網上交易和在線電子支付等相關商務活動。、
3)智慧養老服務:利用物聯網技術,通過各類傳感器,使老人的日常生活處于遠程監控狀態,以便于及時為他們服務。
4)智慧家居(智能家居):是以住宅為平臺,兼備建筑、網絡通信、信息家電、設備自動化,集系統、結構、服務、管理為一體的高效、舒適、安全、便利、環保的居住環境。
智慧社區拓撲示意圖
2.智慧社區信息傳輸的特點
現代化的生活社區需要現代化的信息傳輸,社區居民需要在家中上網,玩游戲、網購、叫外賣、讀書看報、唱歌跳舞、繪畫攝影等等,這些都離不開信息化的支持。同樣在社區內,前述的各種社區應用也需要信息化的支持。為此,智慧社區的信息化建設可以分為社區信息化、家庭信息化、多系統融合和智能建筑網絡化這四個方面。
2.1社區信息化
智慧社區的基礎是信息化,可以說智慧社區中的某一方面和每一個部分都與信息化密切相關。社區人們之間的交流也是基于信息的溝通。而社區信息化的基礎建設離不開通信管網和綜合布線。
信息化主要應用如下:
1)寬帶接入
2)社區專網的建設
3)智慧園林
4)物業管理和居民委員會
5)家庭信息化
在家庭中,信息化應用主要如下:
a.家庭上網
b.網購外賣
c.居家養老
d.家居控制與家居智能化管理
e.安全防范系統
2.2多系統融合
在社區內,不僅有社區居民使用的寬帶網,而且會有獨立于居民信息傳輸用的多種內部網絡,例如:社區辦公網、物業管理網、社區業務專網等等,這些網絡是社區自用的網絡,不同于居民使用的由電信運營商提供的寬帶網,因此兩者之間需要有所隔離,以防病毒和黑客的侵襲導致社區辦公和管理發生故障。
2.3智能系統網絡化
國家相關標準規范對家居智能化提出的功能需求和基本要求如下圖內容。
*家居智能化典型系統組成
依據《智能建筑設計規范》GB 50314-2015要求,在社區中會設置以下智能化子系統:
1)信息化應用系統
2)智能化集成系統
3)信息設施系統
4)建筑設備管理系統
5)公共安全系統
6)機房工程
包含信息接入機房、有線電視前端機房、信息設施系統總配線機房、智能化總控室、消防控制室、安防監控中心 、弱電間智能系統。采用綜合布線系統進行聯網與信息傳遞已經成為主流的應用技術。
現今的社區中使用的絕大多數智能系統都可以采用綜合布線系統作為傳輸的底層平臺,所以綜合布線系統在設計時需要事先考慮它們的點位、纜線及接口要求,以免在各系統融合時出現無法兼容的情況。
3.住宅建筑相關標準對布線系統應用要求
住宅建筑的綜合布線不同于一般的公共建筑布線。其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采用家居配線箱,家居配線箱只完成配線功能,但包括了電話、數據、電視業務對配線的需求,完成在配線上的”三網融合”,但并沒有對信息進行處理(如交換、存儲、處理、傳輸)。另一類,把配線管理與和對信息的處理都融合在一起,既有配線功能,又有對通信與信息的交換與傳遞,如對家庭的三表抄送、緊急呼救、家電設備工作狀態等智能化控制信息的轉換與傳輸等。
4.綜合布線系統設計
對于智慧社區布線系統可分園區光纖網絡、住宅建筑和一般民用建筑布線系統的設計。
設計的指導原則:
1)設置綜合布線系統應滿足建筑使用功能和社區信息系統需求,兼顧未來發展。
2)系統綜合考慮升級與擴容需求,預留充分的擴展備用空間。
3)與網絡構架及網絡設備的應用緊密結合。
4)為各個智能系統提供傳輸線路。
1. 一般住宅區民用建筑
具體可以按照《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50311要求設計,也可以參照《十大類建筑物綜合布線系統應用白皮書》(辦公樓部分)相關內容。
綜合布線各子系統組成
綜合布線系統構成
2.布線系統方案
具體可以按照《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50311要求設計,也可以參照《十大類建筑物綜合布線系統應用白皮書》(辦公樓部分)相關內容對配線子系統、干線子系統、建筑群子系統、工作區、安裝場地等區域作了明確要求。
5.住宅區配線系統
住宅小區建設應符合城鄉規劃要求,與電信發展規劃相適應。同步建設建筑規劃用地紅線內的通信管道和樓內通信暗管、暗線,建設并預留用于安裝通信線路配線設備的集中配線場所。
國家已經頒布的光纖到住戶和用戶單元的建設技術標準,也為智能家居實現信息集成的管理平臺和滿足各種信息的交互型溝通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電話網、計算機互聯網、有線電視網的信號傳輸纜線采用光纜到小區、住宅樓、住戶內、民用建筑用戶單元已經成為現實,三網融合的推進將會為家居智能化的發展提供了基本的條件。
1)通信業務的提供
有線電視目前大部分采用HFC網絡,HFC通過機頂盒和電纜調制解調器實現數字電視的轉播和連接計算機互聯網。進戶線采用特性阻抗為75Ω的同軸電纜,75-5同軸電纜傳輸距離一般為300m,超過300m宜采用光纜傳輸。有線電視系統實施業務的融合,將光纜接入路邊或住宅建筑內或進戶后進行光電轉換,電纜調制解調器(CM)和機頂盒(STB)功能可合一。設備設置在屋內的適當位置,也可設置在家居配線箱和信息配線箱內。
2)電話系統
當地電信業務經營者采用光纖接入網(EPON)的通信技術,銅纜已經逐步地退出接入網中的應用。1芯或2芯光纜接入住戶的光網絡終端設備(ONU),能夠提供多個電話、計算機、和IPTV接口。電話機可以直接接入ONU的語音RJ45端口實現通信。
3)計算機上網和高清數字電視
當地電信業務經營者采用光纖接入網(EPON)的通信技術,1芯或2芯光纜接入住戶的光網絡終端設備(ONU),能夠提供多個10M/100M/1000M傳輸速率的計算機、和IPTV接口。
社區綜合布線系統的場地環境保護
在《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 50311-2016)中,對于場地的環境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引入了防火章節及環境MICE等級(M:機械力,I:侵入,C:氣候與化學制品,E:電磁)。
防火
1)阻燃
社區屬于人流密集的場所,在建筑物相關的部位都貼有逃生路線圖。為了防止火焰順著線纜蔓延到其他房間、讓人們在火場中能夠看清逃生路線、使人們在火場中能夠呼吸,宜采用國家推薦的阻燃/低煙無鹵型雙絞線和光纜。
2)耐火
現在的智能建筑中開始采用耐火纜線作為避難層智能系統的供電和高速信息傳輸用線。由于距離原因,目前大多采用耐火光纜。根據中國國標,耐火光纜要求能夠在750℃的火場中保持信息傳輸達90分鐘;國際標準則要求耐火光纜要求能夠在850℃的火場中保持信息傳輸達180分鐘。
3)阻燃/耐火纜線
當纜線同時具有阻燃、耐火、低煙、無鹵素等特性時,這樣的纜線被成為“阻燃/耐火纜線”,這是目前能夠生產的、性能最理想的防火纜線。
防水
家庭廚房、衛生間、面向草坪的室內走廊等處一旦設置信息點,可能會遇水,可以采用斜口面板外罩機電市場購買的強電防水罩殼予以解決。
室外防雷擊
室外型傳輸線纜(如:室外光纖到住戶用戶光纜、室外攝像機、通往獨立的門衛室的雙絞線等等)可能會處于雷擊區域內,建議采用室外型光纜連接(供電另行提供),并在攝像機、門衛室等具有防雷保護的區域內轉換成電信號,形成電磁孤島,避免雷擊可能帶來的傷害。
*本文節選方案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