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纜以太網,1000Base T符合IEEE802.3ab銅纜千兆以太網標準。每段1000Base T網絡4對 電纜傳輸線路最長為100m,必須提供最低D級信道的傳輸性能。數據中心布線標準針對銅纜系統定義的最低性能類別要求達到6A類/EA級,可向后兼 容支持D類性能。銅纜10GBase T符合標準IEEE802.3an。由于E級/6類UTP布線系統在10G網絡應用中,鏈路長度限制為37m,因此布線系統通過等級的提升(EA類及以上),來保證線纜的傳輸距離達到100m,這也是北美TIA 942A標準和ISO24764標準對數據中心布線系統的最低等級要求。 ISO/IECTR11801 9905提出的布線ClassFA,ClassI和ClassII等級要求,表明7A類布線可滿足25G網絡的應用需求,對于8.1類(ClassI)、8.2類(ClassII)布線系統需要考慮向下兼容6A和7A類布線系統的應用。下面列出網絡傳輸的速率對應于平衡電纜能夠 支持的傳輸帶寬,如表2-30所示。
傳輸速率/(Gb/s) | 傳輸帶寬/MHz |
40 | 1600 |
25 | 1000 |
10 | 400 |
5 | 200 |
2.5 | 100 |
10GBaseT的應用10GBaseT傳輸將利用脈沖調幅(PAM)技術,類似于已經被普遍用于千兆以太網的 1000BASET模式。1000BASET模式利用PAM技術使用PAM5進行編碼,每一對線雙工傳輸速率為250Mbit/s,信息流經過網卡壓縮編碼處理后的工作帶寬大約為80MHz。10GBASET則建議利用PAM5或者PAM10技術進行編碼,實現每一對線的雙工傳輸速率為2.5Gb/s,達到每一對線需要大約625MHz的工作帶寬。綜合布線標準 TIA 568 B.2 10中定義了新型的電纜類別Cat.6A,要求每一對線的傳輸帶寬為600MHz,用于滿足100m信道長度。
針對于10GBase T的對絞電纜傳輸,國際標準采用香農定律(Shannonslaw)來衡量 10GBase T的信道傳輸能量。
在萬兆網絡中,6類布線系統電纜傳輸的距離僅能達到37m,很難滿足水平布線電纜的傳輸距離(信道100m)要求,因此不適合作為萬兆以太網的物理傳輸介質。對7類及以上等級的布線系統而言,電纜的終接采用RJ45或非RJ45的連接方式,并且在使用中需要考慮連接器件的兼容性,帶來了工程應用的復雜性。相比之下,6A類布線系統保持了布線的通用性,并可充分滿足數據中心EoR、ToR等不同網絡架構需求。是當前10GBaseT最為理想的傳輸介質。
對7類及以上等級的布線系統而言,電纜的終接采用RJ45或非RJ45的連接方式,并且在使用中需要考慮連接器件的兼容性,帶來了工程應用的復雜性。相比之下,6A類布線系統保持了布線的通用性,并可充分滿足數據中心EOR、TOR等不同網絡架構需求。是當前10GBaseT最為理想的傳輸介質。
在ISO/IEC/JTC1/SC25/WG3制訂的通用布線標準中,ClassII和ClassI等級信道可通過使用8.2類和8.1類組件實現信息傳輸,并且要求分別兼容EA級和FA級布線系統的應用。8類布線系統的每一對線傳輸帶寬為2000MHz。8.1類組件被規定成向前兼容6A類,以支持8針的IEC60603 7 81(RJ45接口)連接頭。IEEE25G/40GBase T標準提出采用8類布線,并將RJ45連接頭作為設備接口連接頭模塊(MDI連接頭),可確保25G/ 40GBase T能通過自動協商與之前的IEEEBASE T應用(包括10GBase T、1000 BASE T、100BASE TX)進行互操作。除了經濟優勢,還具有升級過程中自動協商的便利 性和靈活性,這也是使用對絞電纜布線系統廣泛應用于以太網的關鍵原因。
——萊訊通信參編自《數據中心綜合布線技術應用白皮書》???
???